嵐圖汽車10月17218輛的交付成績單,為其“九連漲”寫下了強勢注腳,更讓即將于11月到來的第30萬輛整車下線里程碑顯得順理成章。在2025年新能源市場“四強并立”的格局下,這家央國企高端新能源品牌以1-10月82%的同比增幅,印證了“國家隊”在技術積淀與市場應變上的雙重突破。

嵐圖模式:技術主權與生態協同雙輪驅動
嵐圖的增長并非偶然,而是構建了“自研筑基+開放賦能”的差異化競爭力。
首先,不同于依賴外部技術的“組裝模式”,嵐圖早已搭建起完整的技術底座,為增長筑牢根基。其核心技術護城河的關鍵,在于已實現全品類車型搭載的800V智能超混技術。這項全球首發的技術不僅打破了混動車型“高續航與快補能難以兼得”的行業痛點,更以領先行業一代的性能參數重新定義混動技術標準。

搭載該技術的車型最高可實現410km CLTC純電續航,滿足日常通勤“一周一充”需求;配合5C超級快充能力,僅需12分鐘即可完成20%至80%的補能,徹底消解用戶對長途出行的續航焦慮。如今,從旗艦轎車追光L到即將上市的全尺寸SUV泰山,從MPV夢想家到主力SUV FREE+,嵐圖全系產品均已覆蓋這一核心技術,真正實現“高端技術普惠化”,在20-50萬級市場形成獨特技術標簽。

在智能化領域,嵐圖同樣以自研為核心構建壁壘。此前發布的全球首個L3級智能架構“天元智架”,通過“硬件可擴展、軟件可迭代”的柔性設計,實現智能駕駛、智能座艙、智能底盤的深度協同。其搭載的青云L3級智能安全行駛平臺與鯤鵬L3級智能安全駕駛系統,可支持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的持續進化,為用戶提供從城市通勤到長途高速的全場景安全守護。
與此同時,嵐圖與華為等行業頭部企業展開深度合作,持續開放賦能。這種“自研核心+頭部合作”的模式,既保證了技術主權的自主可控,又借助外部優勢快速補齊智能化體驗短板,形成1+1>2的競爭合力。

以即將上市的全尺寸大六座旗艦SUV為例,其將國內首款三腔空氣懸架、EDC魔毯功能及16°后輪轉向等領先技術結合提升駕乘質感,并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 4與鴻蒙座艙5的組合直擊智能體驗痛點,370km純電+1400km綜合續航則破解了高端用戶的里程焦慮。可以說,嵐圖泰山重新定義旗艦SUV的價值尺度,這種技術縱深也讓嵐圖在插混賽道形成獨特優勢,與其它友商在插混市場上的技術邏輯形成差異化互補。

另外,嵐圖黃金工廠與云峰工廠平均63秒下線一臺車的效率,更支撐了其銷量“九連漲”的產能需求。嵐圖打造了國家級綠色工廠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廠,實現了生產制造全過程的數字化、智能化和網聯化,擁有智能、高效、穩定的柔性制造能力。通過5G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應用,實現了車型的混流生產,滿足上萬種不同配置車型的訂單化生產,靈活響應用戶個性化配置需求。

綠色制造上,嵐圖擁有目前武漢市最大分布式光伏項目,每年自產“綠電”2000萬千瓦時,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1620噸,相當于每年植樹約52.8萬棵。嵐圖工廠實現中水回收改造,增加中水補給管道、自動排污閥及排污控制系統、中水與自來水2:1補給方案等方式,達到節水效果,廢水回用率達87.05%。
正因如此,嵐圖的智造實力近期得到《人民日報》的高度認可,被作為“新質生產力在制造業落地”的典型范本,文中特別指出其“智能工廠將技術創新與生產效率深度融合,為高端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、高品質交付提供了堅實保障”。這份認可不僅是對嵐圖63秒下線效率的肯定,更是對其“以智造支撐技術落地、以技術驅動產品升級”發展邏輯的背書,印證了嵐圖已形成“技術研發-智能制造-市場交付”的正向循環,成為央國企在新能源賽道踐行新質生產力的標桿。
嵐圖樣本給新能源市場帶來啟示
在一錘定音看來,嵐圖的崛起為激蕩中的新能源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范式,也折射出市場演進的一些啟示。
當前,高端競爭已經進入“技術定義價值”時代。2025年,豪華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革:BBA純電車型以30%降幅清庫存,而嵐圖等中國品牌憑借“智能+豪華”技術組合逆勢搶占份額。這一變化印證用戶需求已從“品牌溢價”轉向“技術獲得感”,800V高壓平臺、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等核心技術成為高端車型入場券,嵐圖的技術儲備恰踩中了這一節奏。

產品層面,嵐圖以“三年三品類”完成高效布局。MPV市場的嵐圖夢想家多月蟬聯銷冠,在競爭最激烈的20-30萬級SUV市場,嵐圖FREE+上市當月實現環比143.7%增速,嵐圖的轎車、SUV、MPV全矩陣精準覆蓋價值高地,為技術落地提供了多元化載體。
作為國資委“雙百企業”,嵐圖憑借“機制創新+底蘊釋放”成功打破了國企的刻板印象。通過推行扁平化管理實現敏捷開發,同時依托東風半個多世紀的造車積淀保障品質,將“靈活身段+厚重家底”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,讓央國企在新能源賽道的競爭力持續凸顯。

特別值得關注的一點是,嵐圖21.3%的毛利率與行業最快單季度盈利紀錄,使其在上市進程中獲得天然優勢。憑借央國企自帶的穩健,既規避了新勢力的資金鏈風險,又比傳統合資品牌更具創新活力,實現了智造與資本的協同加速。
這種“技術突破→銷量增長→盈利支撐→資本反哺”的正向循環,為行業回歸理性發展提供了范本,推動資本市場對新能源的估值標準從“用戶規模”轉向“技術轉化能力+盈利前景”。資本市場對新能源的估值標準受嵐圖的影響正在悄悄重構。

在國內,嵐圖始終以“國之擔當”踐行品牌責任,打造“國之盛事用嵐圖”“大國外交用嵐圖”“頂級學府用嵐圖”等鮮明IP,長期作為國內重大活動官方指定用車,將品牌價值與國家形象深度綁定,這種獨特的品牌站位,是新勢力與合資品牌難以復制的核心優勢。

而且,嵐圖的視野不止于國內市場,它是“從本土最快走向全球的國家隊”。目前,嵐圖已經進入挪威、芬蘭、荷蘭西班牙、葡萄牙、意大利以及中東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。不同于傳統車企“產品出海”的簡單貿易模式,嵐圖將中式設計美學與領先技術融入產品,在海外市場講述中國品牌故事,實現從“產品輸出”到“品牌出海”“文化出海”的升級,彰顯中式文化自信與中國智造實力。
即將于11月上市的嵐圖泰山,劍指50萬級豪華市場。這臺“最霸氣華系suv”,是檢驗嵐圖汽車高端戰略的關鍵落子。從預訂熱度來看,市場已給出積極信號。這背后是用戶對“國家隊”技術可靠性的認可,更是對中國品牌向上的集體期待。

從20萬輛到30萬輛的跨越,從技術跟跑到部分領跑,嵐圖用五年時間證明,央國企的轉型不必犧牲創新活力,傳統底蘊與現代技術完全可以形成共振。當泰山駛下生產線,一個更清晰的結論浮出水面,在新能源的下半場,誰掌握技術主權、誰讀懂用戶需求、誰堅守長期主義,誰就能真正屹立于價值高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