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廂車、小鋼炮,當零跑推出Lafa5時,不少關注者都眼前一亮。這個始終以“平價家用車”車為核心的品牌,終于有了一款“玩姿態、有個性”的產品了。
11月7日,零跑Lafa5正式開啟預售,5款車型的預售價區間為10.58-13.18萬元。新車基于LEAP 3.5架構打造,定位高顏值運動轎跑,面向都市青年群體。

如我們開頭所言,在零跑Lafa5此之前,零跑的產品矩陣始終圍繞家庭用戶展開。而Lafa5 的到來,打破了零跑此前單一的家用車標簽,同時也讓外界產生疑問:
在新能源市場從“增量競爭”邁入“存量博弈”的當下,零跑為何突然轉向個性化賽道?這是否只是一次小眾市場的試水?
在發布會后的媒體訪問環節,高級副總裁曹力和零跑汽車副總裁周穎直面這些疑問,用坦誠的交流勾勒出Lafa5的核心定位與戰略邏輯。
曹力的回應直接且堅定:“這不是一個小眾的車型,它很經典,在歐洲是非常主流的車,我們覺得它的量可以非常主流。”
周穎則從品牌維度補充:“Lafa5 跟我們 10 月 16 日發布的 D 系列一樣,在幫助零跑進一步拓寬整體人群的帶寬,讓品牌成為更主流、更大眾、服務更多用戶的存在。”
這種“帶寬拓展”,并非脫離主流的冒險,而是零跑基于百萬用戶需求洞察與家用市場深耕后的必然選擇。

月銷7萬后的必然選擇:拓展品牌帶寬,覆蓋未被滿足的主流需求
2025 年的零跑,早已不是需要依賴單一車型“破局”的新勢力。
憑借B、C、D 系列家用車的持續熱銷,零跑連續八個月領跑新勢力,10 月更是創下新勢力唯一破7萬的月銷成績,累計交付超百萬臺,成為新勢力中除理想外唯一實現盈利的企業。
這樣的銷量規模,不僅為零跑帶來了穩定的利潤,更夯實了“靠譜、高性價比” 的品牌認知,更是為后續拓展新賽道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對此,曹力表示:“在家用市場基本盤足夠穩固后,終于能騰出資源,去關注那些此前被“家庭需求”覆蓋的個體訴求。”

這種拓展的背后,是年輕消費群體崛起的剛性需求。
根據QuestAuto 報告顯示,當前新能源汽車消費主力已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,90后購買占比達到34%,00后用戶占比仍在持續增長。
此外,羅蘭貝格2025年度特別報告更指出,76%的家庭購車決策受女性用戶與年輕人主導,他們不再單純關注“空間夠不夠大”“續航夠不夠長”,更在意汽車是否符合自身潮流偏好、能否彰顯個性并融入社交圈。
顯然,年輕群體的需求已不再是“小眾市場”的補充,而是足以支撐主流車型的核心力量。
因此,零跑的邏輯很清晰:在主流家用市場站穩腳跟后,用Lafa5挖掘同一價格帶的增量用戶。既不放棄原有家庭用戶基本盤,又能吸引此前因“風格不夠鮮明”而流失的年輕消費者。
按照零跑的規劃,A、B、C、D 四大系列將覆蓋從小型到全尺寸的主流家用市場,而Lafa 系列則作為個性化補充,與主流系列形成“主流 + 個性”的雙軌布局。
品牌升級的關鍵一步:從“平價家用”到“個性主流”的形象升級
除了拉寬品牌的用戶群體之外,Lafa5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升零跑品牌形象。
長期以來,零跑憑借高性價比的家用車產品,在市場中積累了“平價版理想”的認知標簽, 聚焦家庭需求、配置豐富、價格親民,這種標簽讓零跑快速打開了家用市場,但也限制了品牌的多元發展。
對于一家志在成為大眾、豐田這樣的全球化品牌的企業而言,單一的品牌形象顯然不夠,Lafa5的推出,本質上是零跑的品牌形象升級工程:在堅守“好而不貴”核心價值的同時,為品牌注入個性、潮流、全球化的新基因。

這種升級,首先體現在產品邏輯的轉變上。以往零跑聊產品,焦點多集中在“空間多大”“續航多少”“配置有多全”等家用車硬核參數;而聊Lafa5時,設計成了核心話題。因為設計是個性與年輕化最直觀的表達。
Lafa5的造型幾乎圍繞“Wide Body 寬體感”展開:前臉延續零跑經典的劍眉星目大燈,內嵌三點式悅動晶體結構,犀利中透著動感;前機艙蓋隆起的兩根筋線向內翻折,配合下壓的機艙蓋姿態,塑造出兇悍的運動氣場。
來到車側,Lafa5 的設計巧思更為明顯。前后50:50的黃金軸荷比奠定了均衡的操控基礎,大量高亮黑烤漆飾件(19 寸黑化輪轂、鋼琴烤漆后視鏡、側裙、B 柱飾板、車窗飾條)則讓運動感更顯精致。
其中最受好評的,是后三角窗的線條設計,區別于主流新能源車普遍上挑的三角窗線,零跑設計團隊選擇拉平三角窗底線,配合黑化車窗飾條,不僅拉長了車側視覺長度,更帶出了一絲復古“瓦罐味”,讓個性不再是浮夸的堆砌。

“現在很多新能源車設計很無聊,都是大 SUV、貫穿燈,長得都差不多。我們希望Lafa5能讓人看到不一樣的設計,在顏色、材質、姿態上都有突破,不那么中規中矩。” 曹力的這番話,也道出了Lafa5 設計的核心訴求——拒絕“同質化無聊”,用差異化設計傳遞情緒價值。
而支撐這種設計突破的,是零跑年輕化的設計團隊與全球化的布局。“我們的設計團隊90%多都是本土年輕設計師,平均年齡在 30 歲以下,對年輕車型的設計非常有優勢。”
曹力介紹,零跑目前已在杭州、上海設立設計中心,慕尼黑設計工作室也即將投入使用,“三地設計中心聯合發力,既吸引本土優秀年輕力量,又整合全球設計資源”。
這種“本土根基 + 全球視野”的模式,讓Lafa5的個性不再是小眾審美的自嗨,而是能兼顧國內外年輕群體的主流潮流。
不僅如此,為了讓個性更具延展性,零跑還為Lafa5 設立了 500 萬專項潮改基金,鼓勵用戶參與改色、涂鴉、貼膜等潮改活動,甚至可以將受歡迎的改裝方案做成官方配件。
這種“用戶參與式”運營,讓 Lafa5 的個性不再局限于出廠狀態,而是能隨著用戶需求持續迭代,形成獨特的用戶文化 。這不僅能增強用戶粘性,更能進一步擴大Lafa5的主流影響力。
個性但不小眾:打造真正走量的“個性主流車”
雖然零跑Lafa5 個性的產品,但零跑對其愿景并不只是一款提升品牌年輕化形象的小眾車,而是一款走量的主流車。
正如曹力所強調:“零跑所有車型都是走量車型,Lafa5 也不例外,我們有信心它能實現月銷破萬的目標。”
而周穎則強調:“零跑一貫的打法是穩扎穩打,不是靠妙招把一款產品打爆,而是靠口碑積累。Lafa5 也一樣,我們希望一步一步積累用戶口碑,讓它成為一款長期熱銷的主流車型。”
但是,在傳統汽車市場,個性化與大眾化似乎是一對矛盾體,個性車型往往意味著小眾、低銷量、高溢價。
對此,曹力對Lafa5的“主流屬性”有著清晰的認知:“大家覺得這個細分市場規模不大,是因為以前的產品沒有真正滿足用戶需求。”
曹力以歐洲市場作為參考案例。在歐洲,兩廂轎跑長期占據主流市場份額,核心原因就是其兼顧了個性、操控與實用性,契合了歐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。而隨著中國年輕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多元化,這種“個性 + 實用”的產品形態,同樣具備成為主流的土壤。
所以,Lafa5的“主流化”基因,首先體現在產品的平衡感上。比如在設計層面,曹力透露:“最初的設計方案比現在更激進,我們后來往回拉了一些,核心是平衡個性化與實用性。” 這種平衡,讓Lafa5 既擺脫了傳統家用車的沉悶,又避免了純個性車型的實用性缺失。
同時,在曹力看來,新時代車型不能只看加速,而是“全維度突破”。除了操控,還要拼智能化(語音交互、軟件生態)、舒適性、空間實用性。簡單說,Lafa5是有個性、好開、聰明又實用的新時代車型,不只是傳統意義的鋼炮。

具體產品層面,Lafa5基于零跑LEAP3.5技術架構打造,零百加速6.4秒,底盤是中歐聯合調校,搭配50:50軸荷比,擁有5.17m轉彎半徑;智能化采用高通8295P+8650旗艦芯片、有融合激光雷達的27個高精度感知硬件,支持端到端的高階輔助駕駛。續航方面,新車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可達605km,30%-80%充電僅需18分鐘。
曹力強調,零跑的個性化不是為了個性而個性,而是在滿足實用需求基礎上的個性表達。這種產品邏輯,恰好擊中了年輕主流群體的核心訴求。他們既要“與眾不同”,又不能 “犧牲實用”。
對于這個觀點,周穎則進一步補充:“聊再多的情緒價值,底層的產品力依然要能打。Lafa5 再個性、再潮流,也具備零跑產品一貫的特質,比如更高的配置、更好的品質,給用戶更極致的體驗。”

簡單來說,Lafa5 不是傳統意義上只談性能和個性的小鋼炮,而是有個性,但是又好開、又聰明、又實用的新時代車型。
這種“個性外殼 + 硬核內核”的組合,讓零跑的品牌形象更加立體,它既可以是家庭用戶信賴的“平價靠譜之選”,也可以是年輕消費者追捧的“個性潮流座駕”。
全球化布局的核心載體:聚焦歐洲,輻射全球的戰略車型
Lafa5從規劃之初,就被定義為一款全球化車型。曹力明確表示:“Lafa5 不是針對某一個市場開發的,而是考慮在中國、歐洲、南美等多個市場的需求后,才啟動的產品規劃。”
而在這一全球化布局中,歐洲市場的戰略意義尤為突出,這里不僅是兩廂轎跑的主流市場,更是零跑實現品牌全球化突破的關鍵陣地。
歐洲市場對兩廂車的偏好,與Lafa5的產品形態高度契合。曹力介紹:“歐洲的這個級別的車型是非常主流的,消費者更看重車輛的操控性、靈活性和環保屬性,這與Lafa5的產品定位完全匹配。”

Lafa5在設計之初就充分參考了歐洲市場的法規要求與用戶習慣:車身尺寸控制在 4.3 米左右,適配歐洲狹窄的街道與停車場景;
底盤調校兼顧高速穩定性與鄉村道路的通過性,契合歐洲多元化的路況;甚至在材質選擇上,優先采用可回收環保材料,滿足歐洲嚴格的環保標準。
而與斯特蘭蒂斯的合作,更為Lafa5的歐洲市場準入提供了重要助力。“在底盤調校上,斯特蘭蒂斯給了我們一些幫助,他們在傳統機械層面,特別是底盤調校方面非常有口碑。”
曹力透露,除了技術支持,斯特蘭蒂斯對歐洲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也為Lafa5的本地化優化提供了參考:“比如當地用戶對主動安全功能的重視程度、對車機地圖的適配需求、甚至對座椅材質的偏好,他們都會給出專業建議,幫助我們避免水土不服。”
可以看到,零跑對歐洲市場的布局,并非盲目擴張,而是基于產品力的精準匹配。與國內市場不同,歐洲消費者對汽車的品牌認知相對成熟,但對性價比與個性化的需求同樣強烈。
不過,對于這款車在海外銷量預期,曹力認為,“短期內,國內的銷量肯定會更大,因為國內市場的絕對體量擺在那里。但長期來看,國內外銷量可能會達到一半一半的局面,歐洲市場的潛力非常大。”
這種預期,既符合零跑的市場拓展節奏,也體現了其對Lafa5全球競爭力的信心。

目前,零跑已在歐洲布局了銷售網絡,而Lafa5的推出,將進一步完善其在歐洲市場的產品矩陣,與家用車型形成互補,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。
值得注意的是,Lafa5的全球化戰略,并非“一刀切”的產品輸出,而是 “全球平臺 + 區域適配” 的模式。“我們的基礎平臺是全球統一的,但在設計評審和配置選擇上,會考慮不同地區的差異化需求。” 曹力解釋,比如歐洲市場對智能駕駛的法規要求與國內不同,Lafa5 會針對性地優化相關功能。
而這種“全球共性 + 區域個性”的產品策略,讓Lafa5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,提升其全球市場的成功率。
然而,對零跑而言,Lafa5的全球化意義遠不止銷量增長。“歐洲市場是全球汽車產業的發源地,能夠在歐洲立足,是對零跑產品力與品牌力的最好驗證。”
周穎表示,零跑希望通過Lafa5讓歐洲消費者認識到:中國品牌不僅能造高性價比的家用車,也能造個性化、高品質的主流車型。簡單來說,就是通過加強全球化的品牌認知,反過來又會賦能國內市場,形成“全球認可 + 國內熱銷”的良性循環,從而加速零跑向全球化品牌的轉型。
零跑,從量變到質變
Lafa5的推出,看似是零跑突然轉向個性化賽道,實則是其市場地位與技術實力達到一定“量變”積累,實現質變的必然結果。
零跑的量變積累,首先體現在市場規模的突破。
作為新勢力中銷量頭部企業,零跑已經實現月銷7 萬的穩定輸出,累計用戶突破 100 萬,成為除理想外唯一實現盈利的新勢力。這種市場成功,為零跑提供了充足的資金與資源,去投入個性化產品的研發與推廣。就像曹力所說,只有在主流市場站穩腳跟,才能有底氣去探索差異化賽道。
其次,技術層面的量變積累,是零跑實現質變的核心支撐。
零跑堅持全域自研戰略,從三電系統到智能座艙,從整車架構到底盤調校,均實現100%自研自造。
“我們的全域自研不是盲目追求高精尖,而是聚焦于核心系統和零部件,讓技術更適合產品,提升效率和體驗。”曹力介紹,零跑的整車架構具備極強的延展性,能夠支撐從家用車到個性化轎跑的多種產品形態,而三電系統的靈活組合能力,讓Lafa5在保證運動性能的同時,兼顧了續航與能耗。
這種強大的技術復用能力,不僅降低了如Lafa5 這樣個性化產品的研發成本,又保證了產品的可靠性與競爭力。
第三,是用戶認知的量變積累,讓零跑的個性化戰略更具根基。
目前,零跑用戶應超過100萬,而100 萬用戶的反饋,讓零跑清晰地把握了市場需求的變化,從“解決有無”到“追求好壞“,再到“表達自我”。
因此,曹力清晰的認識到:“現在的用戶,特別是年輕用戶,買車不再只考慮實用性,更要考慮情緒價值和生活態度。我們推出Lafa5,就是精準捕捉到了這種需求變化。” 同時,在曹力看來,零跑用戶本身就偏年輕化的特質,也為Lafa5的市場接受度提供了保障。
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,本質上其實是零跑戰略重心的升級。如果說此前零跑的核心戰略是“以性價比搶占主流市場”,那么現在的戰略則是“以個性化拓展主流市場邊界”。
這種戰略升級,并非是放棄性價比,而是在性價比的基礎上,增加個性、潮流、全球化等核心價值,形成“高性價比+強個性化”的雙重競爭力。

有意思的是,Lafa5預售當天,恰逢高爾夫GT上市,這款傳統燃油小鋼炮的代表,曾是無數年輕人的“夢想之車”。
周穎在群訪最后總結道:“Lafa5 是為追求個性、追求自我的年輕用戶而來,它就像一臺新時代的電動高爾夫,既有經典車型的實用與操控基因,又有新能源時代的智能與個性特質。”
對零跑而言,Lafa5 的意義遠不止一款新車,它是零跑從“家用車品牌”向“全場景主流品牌”轉型的起點,是從“中國新勢力”向“全球化品牌”邁進的載體,更是對“個性化車型能否成為主流”這一行業命題的回答。
而對年輕消費者來說,Lafa5的到來意味著:個性不再是小眾的奢侈品,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;一輛“好看、好開、聰明、實用”的車,也能有親民的價格。這或許就是 Lafa5 最核心的價值,它不是一款小眾玩具,而是真正契合年輕主流需求的新選擇。